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笔译 >详情

翻译文摘-翻译的标准与实践的思考答案(翻译文摘-翻译的标准与实践的思考与探究)

发布时间:2023-12-15 04:57:30 笔译 292次 作者:翻译网

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艺术作品。鲁迅老师曾经说过,任何翻译都必须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让其易于理解,二是保留原作之美。本质上就是在译文中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风格和神韵。翻译涉及源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标语言(target language)的知识,以及它们的文化背景,有时非常复杂。因此,译者要想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往往需要每一个字、每句话都仔细考虑,反复推敲。仅仅了解一些基本的技术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广泛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两种语言上下功夫,甚至要有原创性。

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题材的内容,其中大部分是文学性的。我们知道,文学作品的翻译往往在内容和韵味上难以把握。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翻译家严复曾说,立三万三千三百六十人,踌躇十个月。鲁迅老师曾说过,创作时可以避开:但翻译却并非如此。你还得想,直到你感到头晕,就好像你的脑袋里摸着一把钥匙,你渴望打开一个盒子,但没有。可见,翻译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翻译文摘-翻译的标准与实践的思考答案(翻译文摘-翻译的标准与实践的思考与探究)

对于翻译的标准,历来存在不同意见。许多中外学者和翻译家对此进行了精辟的探讨。早在唐代,玄奘法师就以翻译佛经为毕生事业,创造了优于以往直译、意译的新翻译方法。玄奘精通汉文、梵文,又精通佛学,翻译严谨。他强调,译文必须既真实又通俗,即要忠实、真实地反映原文的原意,又要通顺易懂。大翻译家严复翻译了许多社会政治方面的经典著作。他的翻译取材严谨,态度严肃,在当时影响很大。他在翻译赫胥黎的《天道演化论》时,在举例中提出了高度概括、完整的“信、达、雅”三字标准。该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翻译的一些主要特点和规则,并且简洁易懂。它一经提出,就受到翻译界的认可和尊重,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的翻译工作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尽管在他之后,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翻译标准,其中不少与他的信和表达方式相似,但提法却发生了变化。对于优雅的标准,虽然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人们宁愿赋予它新的含义,也不愿完全抛弃“信、达、雅”这些术语。爱尔兰学者亚历山大F泰特勒在其《论翻译原理》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三要素,即:1。译文应该是原作思想的完整转录。 2. 文体、风格应与原文一致。 3. 译文应具有原作的所有轻松之处。译文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风格和体裁。 3、译文应与原作完全一样流畅、自然。)有国外译者提出了三个翻译标准,即形式相似、意义相似、精神相似。所谓形式相似,是指译文应保持原文的形式美;意思相似是指应保持译文的内容;精神相似则意味着要保持原文的美感。

我们认为,翻译标准必须明确、实用,否则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无法体现其指导意义。比如严复提出了优雅。据他解释,使用汉代以前的文言文,除了忠实外,翻译还应该优雅,注重文字之美,干净流畅,语气和谐悦耳。这使得译文脱离了原文,片面追求译文本身的优雅,这在翻译实践中往往是行不通的。如果原文不雅,来自下层社会,语言粗俗,如果翻译成雅语,就会与原文的风格发生冲突。译文是否优雅,应以原文为准,不应以译者的风格取代原作的风格。如果原作是通俗的口语体,就无法翻译成高雅的书面体;如果原文粗犷豪放,就无法翻译成温文尔雅的风格;如果原文带有浓郁的西方色彩,就无法翻译成浓郁的东方色彩。总之,译文必须保持原作的丰富性,即要完美地保留原文的韵味、风格和意蕴。也正是因为如此,现在人们试图用一些新的角度来解释“雅”。正如中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周旭良曾直言,雅就是与原文内容、体裁相称,必须得体。

而信仰和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并不总是完美统一的。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巨大差异,有时译文想要忠实原文很难做到流畅,想要做到流畅也很难做到忠实。一位意大利人甚至说:翻译是叛逆(译者是?4 0 1?2003年第1期第109期河南财经管理学院学报第1期2003年第109期?1995年-2004年清华同方光盘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叛徒。)强调实现信仰与表达的和谐统一是多么困难。虽然有时很难同时实现忠实性和表现力,但这并非不可能。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考虑两者,而必须在以可信性为基础的前提下,采用有效的方法将两者结合起来。协调一致,实现有机统一。

翻译的标准有很多,可谓各抒己见、百家争鸣。然而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的翻译实践,无法使我们有一个统一的指导原则,使译者无所适从。作为翻译实践的标准和衡量翻译质量的标准,“忠实、流畅”四个字是目前通用的标准。

下面结合翻译标准,重点讨论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语言环境的影响我们在英语中经常提到一个习语: 没有上下文,没有文本。对言语意义的理解必须结合上下文。没有原有的语言环境,所谓的忠诚就无从谈起。

比如:1。我找到了他。 A. 我找到了他; B. 我发现了他。

2. 他住得很近。 A. 他住在附近; B. 他生活很穷。

我们不能武断地断定哪个译文才是原文的意思。关键是要从原文的背景中寻找答案。正确的理解涉及原文的多种因素。如原作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修养、社会地位、语言风格,以及具体的时间、地点、社交场合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通过上下文的附加信息和逻辑意义,以及口语中的发音和语调。例如:3。汤姆不关心他的学习。他是班里最穷的学生。汤姆对他的学习毫不关心。他是班里最穷的学生。一个词出现在新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逐字翻译在字面上与原文是统一的,但逻辑意义可能相差甚远。

2、文化差异的影响文化差异对翻译的保真度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光靠推理和判断并不能解决问题。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与明亮、引人注目、热烈、喜庆、幸福和五谷丰登联系在一起。比如年终分红、送红包、当某人很受欢迎时,可以说很受欢迎或极其受欢迎等。 在英语中,red有时表示激进、红色,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此外,客观上同一事物或现象在两种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还使用表达颜色的单词作为例子。比如中国人叫它红茶,英国人叫它黑茶;红糖变成红糖;反之,在英语中,blue film指的是色情电影,dark beer指的是我们所说的黑啤酒,等等。

英语和汉语一样,都是高度发达的语言,拥有大量的习语,两者的表达技巧往往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有一个比喻用法as蠢如鹅。这里goose字面意思就是鹅,但也可以指人,意思是傻子或者傻子。汉语中没有这样的比喻。说起大雁,人们就会想起白毛浮绿水、红掌激起清波的悦目形象。

就像习语一样,我们要忠实的是它的逻辑意义而不是它的形式。当然,也有少数习语无论内容、形式、色彩在两种语言的表达上都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有的译文完全为读者所接受。如:轻如鸿毛;武装到牙齿;条条大路通罗马。

3.部分文章翻译。英文文章的使用非常频繁,但中文的文章则很少使用。虽然是虚词,但有时也必须翻译。例如,当相关名词具有描述性定语时,或者当冠词包含某些词汇含义时。例如,1。史密斯先生来见您。史密斯先生来看你。

2. 她现在是一个与我邻居时不同的南希小姐了。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翻译一个,尽管有时会省略一个并且仅保留量词位置。

定冠词除了表达具体含义外,有时还具有很强的意义,相当于省略了the和名词之间的形容词,强调名词所指事物是最好的、最典型的、最正统的、最著名的或者是最重要的事情等等。这种情况下应该强调定冠词。

3. 这是这里要使用的词。这个词用在这里最合适。

4. 他是这份工作的最佳人选。他是这项工作的最佳人选。

5.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是治疗疟疾的药物。

6. 在我们大学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诗人。在我们大学,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而且是最著名的诗人。

4、介词的一些翻译英语中介词的出现频率也很高。虽然有时我们在翻译中会省略一些介词,但有时有些介词具有明显的词汇含义。由于汉语缺乏与英语介词相当的成分,翻译时常常需要进行处理,例如必须使用汉语动词,以便准确表达原意。支持还是反对死刑? “赞成还是反对死刑?”女孩冒着雨走出去,眼里含着泪水。女孩冒着雨走出去,眼里含着泪水。

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中英文化比较的方法,让学生自觉排除母语和文化的干扰。

由此可见,作为译者,必须综合考虑原文中语境之间的各种因素,如因果关系、文化背景差异等,才能找到与原文内容相当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把忠实原作内容放在首位,同时又要流畅、通俗易懂、符合标准。

第:章

[1]钱歌川.翻译随想[M].北京:中国国际翻译出版公司,1980。

[2] 张培基.习语汉英翻译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8

[3] 现代英语高级学习词典牛津大学出版社,1963。

[4] 陈婷.英汉翻译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