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发布会上的讲话内容(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发布会上的讲话是什么)
编者按:行业规范是行业协会根据行业需要制定的、指导行业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它们是行业公约、法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益补充。 2011年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专业委员会组织制定的《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启动了中国语言服务行业的行业标准建设。同年,中国翻译协会与MTI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并发布了两项促进产学融合的行业标准:《国家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企业)认证标准》和《国家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企业)认证标准》专业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
在《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标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赵长前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主任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中国语言服务行业标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研讨会。去年9月底召开的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产业大会上,中国翻译协会首次提出语言服务产业概念,指出语言服务产业包括翻译服务和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等。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业务等,是一个涵盖领域广泛的新兴产业。俗话说,没有规则就万事大吉。作为一个行业,应该有自己的惯例和规则,才能建立行业秩序,保证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任何成熟行业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在我国,公约法规主要有两种形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严格的申报、批准和制定程序。 2003年以来,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先后推动制定了翻译服务领域三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翻译》、《翻译服务翻译质量要求》和《翻译服务规范》 《服务规范第二部分:口译》,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这些国家标准的出台,填补了翻译服务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开启了翻译服务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中国翻译服务标准化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主要针对没有国家标准但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国家标准公布后,行业标准自动废止。由于我国尚未有明确的国家主管语言服务的行政部门,语言服务行业标准也没有归口单位,尚属空白。
由于国家标准审批程序复杂、流程长(我们已经提交了申请),行业标准审批权限暂时缺失,行业协会会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组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这自然成为强化行业标准基础。行业规则制定的可行替代方案。行业协会制定的这些标准、规范经过实践检验后,可以适时申请成为国家标准。因此,我们认为,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行业标准是我们建立行业规范、实现行业标准化的有效、便捷的途径。是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益补充。
今天我们将见证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首个尚未正式成为国家标准的行业标准——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的发布。这是中国翻译协会推动公约法规建设、加快行业标准制定发布的一次努力。当然,这些新的尝试和努力也标志着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公约法规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今天发布的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是由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专业委员会联合语言服务客户、服务提供商、行业组织和国家标准化部门共同制定的。它系统地定义和总结了本地化服务行业的相关术语。关键术语。几年前,当我第一次接触本地化的概念时,我想到的是中国外文出版集团正在进行的本地化项目,就是把对外出版的一些关键环节搬到目标国,使用当地的内容。资源在本地发布和分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贴近受众的需求,更准确地把握目标市场的变化。本地化也是一个类似的概念吗? 2009年11月,我受中国翻译协会领导委托,担任新成立的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主任。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试图弄清楚本土化的确切含义。但似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法,这让我很困惑。相信翻译行业有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对本地化及相关概念感到困惑,更不用说行业外的人了。因此,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决定从基本业务术语入手,制定行业标准,以澄清一些长期模糊的概念,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也希望这个规范能够真正帮助大家在以后的业务中更加有效的沟通。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只是一个开始。公约和规则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翻译行业唯一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中国翻译协会及其所属委员会将根据行业的需要,陆续组织制定相关行业标准,并依据这些公约和标准建立健全行业资质评估体系标准。规范,使相关机构和企业能够以适当的资质参与市场竞争,维护公平合理的行业秩序,从而提升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目前,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委员会和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已成立标准规范工作组,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讨论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在翻译技术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必须制定相关规范,减少系统不兼容、重复建设等问题。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公约和规则的国际化。语言服务业作为全球化链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国际语言服务业同步发展。 2009年,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蒋永刚同志当选国际翻译联合会标准委员会主席,更加了解国际语言服务领域的信息和趋势标准。事实上,语言服务有很多国际标准。据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化与本地化协会(GALA)统计,截至2007年,全球适用于本地化和全球化行业的语言相关标准大约有100个。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专门的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LISA),制定了很多这方面的标准,有些标准已经升级为ISO标准。该组织于今年年初宣布解散,但语言服务行业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并没有停止,反而变得更加活跃。连日来,ISO术语及其他语言和内容资源技术委员会(简称TC37)年会正在韩国召开。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进一步讨论多项语言服务国际标准草案的修订。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已经接管了LISA的现有标准,并已开始建立新的工作团队。中国翻译协会派代表参加。 GALA还提出了国际标准工作计划。我国的标准和规范工作与国际标准基本同步。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争取话语权。同时,我们要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需求,不断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今年7月下旬,在全国翻译专业教育暨翻译产业发展论坛上,继今天的《本土翻译》之后,中国翻译协会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将联合发布两项人才教育培养行业标准《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继《基本商业术语》之后,我们继续结合自身特点发布行业标准。欢迎大家参加。
总之,行业标准是行业的基础性建设,需要行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欢迎各会员单位和行业人士积极参与公约法规建设,共同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和环境。
谢谢你们。